在美国偏远的内布拉斯加州,最大的城市叫奥马哈,奥马哈最出名的地方,就是出了名超级富翁——“奥马哈先知”巴菲特,他出生在奥马哈,现在还生活在奥马哈。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为什么美国富豪住宅区都不设围墙。
奥马哈其实不大,40万人口,还不到广元五分之一的规模。但巴菲特名气实在太大。多年前去奥马哈采访,在一个杂货店里,老板娘给我们结清了一些饮料和食品帐单后,很爽快在地图上画出了巴菲特的住所方位。
她还再三地叮嘱我们:“就这条路朝前走,第三个路口左拐,然后注意在一个比较容易迷路的弯路再左转……你就可以看到巴菲特的住宅了。” 于是,在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,我们的汽车就开到了巴菲特住所的门口,这不是故居,因为这位世界大富豪迄今仍住在这里。
没有围墙,没有铁门,也不是大院子,一栋灰色的小楼,就紧挨着旁边的马路。巴菲特对这栋小楼确实不离不弃。1958年,他花了3.15万美元购入这座房子,以后一住就半个多世纪,在这里,他生儿育女,在这里,他成为叱咤世界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……
但是今天我们不探讨巴菲特的住房投资和家乡情怀,而是想说说美国开放式的小区。
巴菲特住房是美国住宅文化的一种缩影,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区,很少见有一道耸立的围墙,小区道路一般不会太宽敞,双向两车道,社会车辆也可通行。
甚至是富人所在的别墅区,也都是开放式的,不设置围墙,屋门之外是自家草坪,自家草坪外就是马路,最多
在美国偏远的内布拉斯加州,最大的城市叫奥马哈,奥马哈最出名的地方,就是出了名超级富翁——“奥马哈先知”巴菲特,他出生在奥马哈,现在还生活在奥马哈。和出国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为什么美国富豪住宅区都不设围墙。
奥马哈其实不大,40万人口,还不到广元五分之一的规模。但巴菲特名气实在太大。多年前去奥马哈采访,在一个杂货店里,老板娘给我们结清了一些饮料和食品帐单后,很爽快在地图上画出了巴菲特的住所方位。
她还再三地叮嘱我们:“就这条路朝前走,第三个路口左拐,然后注意在一个比较容易迷路的弯路再左转……你就可以看到巴菲特的住宅了。” 于是,在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,我们的汽车就开到了巴菲特住所的门口,这不是故居,因为这位世界大富豪迄今仍住在这里。
没有围墙,没有铁门,也不是大院子,一栋灰色的小楼,就紧挨着旁边的马路。巴菲特对这栋小楼确实不离不弃。1958年,他花了3.15万美元购入这座房子,以后一住就半个多世纪,在这里,他生儿育女,在这里,他成为叱咤世界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……
但是今天我们不探讨巴菲特的住房投资和家乡情怀,而是想说说美国开放式的小区。
巴菲特住房是美国住宅文化的一种缩影,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小区,很少见有一道耸立的围墙,小区道路一般不会太宽敞,双向两车道,社会车辆也可通行。
甚至是富人所在的别墅区,也都是开放式的,不设置围墙,屋门之外是自家草坪,自家草坪外就是马路,最多是个绿化带或低矮篱笆隔开。
还有大学,不管是哈佛还是耶鲁,也都与社区融为一体。位于华盛顿市区的乔治敦大学和乔治·华盛顿大学,本身就是社区的一部分,没有大门的概念,自然更找不到围墙的踪迹,可能街左边是政治系,街右边是图书馆,大学的道路,本身就是城市道路体系的一部分,好像也没有学生因此学习不认真。
基于国外生活的体验,我充分理解中央文件“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,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”的前瞻性,以及“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”的必要性,这真的有助于城市血脉的循环,商业的发展,这才是城市的正道。
这正是对“摊大饼”城市格局的矫正。试想一下,这三个街区是一个大院,住着一万人,只有两个出口;旁边三个街区又是一个大院,还是只有两个出口……每个小区都很美,但走出小区,不堵车真见了鬼。
但这却是越来越多中国城市的残酷现实,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越来越有大气魄,土地成片开发,小区越建越大,内是花团锦簇的封闭社区,外面则是宽马路、大广场,迫使人们必须开车出行,但却必然拥堵在路上。
纽约则恰好相反,整个曼哈顿几乎没有任何的大院和小区。因为没有盘踞的大院粗暴地切割道路的自然机理,所以曼哈顿的道路路网非常细密,而且布局工整。
纽约的道路主要分两种类型,南北向的是交通主干道,叫做“大道”(Avenue);东西向的是比较窄的“街”(Street),通常都很窄。这些小格子,就是由 Avenues 和Streets 隔出来的,因为路很密,所以每个街区都很小,沿着 Avenue 正常步速走过一个街区只要一分钟多一点。
即使是比较宽的 Avenue,规模和中国城市的交通动脉来说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,路中间更不会有任何隔离装置,过马路也是很方便的(感觉和上海的淮海路很像,宽度也差不多)。
很多小街因为主要是住宅楼,所以比较安静。你可能想象不到,在曼哈顿这样一个号称世界中心的地方,隐藏着许多这样幽静的小街,但出门走几步,很快又重新进入了繁华喧嚣的闹市;大概这也算是一种大隐隐于市吧。
住宅小区的概念在这里不存在,所有的住宅楼几乎都临街。新的住宅楼也不例外。从楼里走到路边上,只需要几步就可以了,走到几条街外的地铁站,不超过5分钟。
中国人对大院的迷恋根深蒂固,在北京建大楼,即使是在马路边上、无法建起围墙,楼前也要预留出一大块像是自家院子的空地。
纽约的楼对空间的利用则十分高效,绝对不会这样浪费。Google 这样的公司,也不能例外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,就是方便。最可贵的是,这样对空间的高效利用,却没有对人造成任何不适和压迫感,在这里生活不会像香港那样处处让人感到逼仄得无法呼吸。
连地铁站的入口也是这样的,就在路边开一个不起眼的小口,走几步台阶就到了,进站非常方便。可以说整个曼哈顿,真正像中国的大院那样占据大片面积、割裂了城市路网的,就只有中央公园这么一个地方。
这样的城市规划最大的好处,就是给行人提供了非常舒适而独特的步行体验,让纽约成为了世界上对行人最友好的城市,从而让人产生了归属感,觉得自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人。在曼哈顿居住生活过的人,都会十分迷恋在这里走路散步的感觉。
整座城市看不到任何的交通隔离带,没有一座人行天桥,也没有一座地下通道,不需要上天入地,不需要绕个大老远去过马路,不需要胆战心惊地穿过宽广无边到让人绝望的路口。
走累了,路边时不时会有几座长椅,或者出现一个小公园,随时可以找到地方坐下来。甚至可以坐在别人家的台阶上。
行人多了,商业自然也变得兴盛,每条街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隐藏着无数让人心醉的小酒馆、小咖啡馆、小书店。
前面还提到过方便。因为街区小,道路多,所以各种商业和公共设施的分布非常密集,从家门口划一个走路两分钟为半径的圆,基本上就能够找到满足所有生活需要的东西。包括地铁站也是这样,走几分钟就能到达。
推荐阅读:
美国High point住宅区简介
美国买房为什么交税
美国房价最贵的城市住宅区